-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技術 > 專題列表 > 正文
抗戰(zhàn)為什么沒江蘇兵(抗日時江蘇的兵怎么樣)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抗戰(zhàn)為什么沒江蘇兵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ChatGPT國內(nèi)免費在線使用,一鍵生成原創(chuàng)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計劃、工作報告、論文、代碼、作文、做題和對話答疑等等
只需要輸入關鍵詞,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內(nèi)容,越精準,寫出的就越詳細,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線網(wǎng)頁版、PC客戶端
官網(wǎng):https://ai.de1919.com
本文目錄:
一、中國抗戰(zhàn)時期有幾大軍閥
總的來說,民國時期大約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分別為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黨時期。北洋軍閥時期,最具實力和勢力的軍閥分別為皖系、奉系和直系。
而國民黨時期,最著名的,同時也是影響力最大的軍閥,莫過于國民黨四大集團:蔣介石中央軍;李宗仁、白崇禧的新桂軍;馮玉祥的西北軍和閻錫山的晉綏軍,當然,還有一支繼承了張作霖家底的東北軍。
清帝退位之后,中國最先進入了北洋軍閥時期,在勉力維持北洋集團完整的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迅速分裂為以吳佩孚、曹錕、馮國璋為首的直系和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同時,崛起東北占據(jù)東北三省的張作霖的奉系,也被算入了北洋軍閥行列。
特點:
1、軍閥沒有強烈的意識形態(tài),使文化活動自由,讓新文化運動得以興起。如段祺瑞聘蔡元培做北大校長。
2、有輪流執(zhí)政現(xiàn)象,不將對手趕盡殺絕。
3、以擴充軍隊為第一目的,嚴重阻礙中國現(xiàn)代化。
4、中國自北宋實施重文輕武的政策后,軍人素質(zhì)嚴重降低。從袁世凱的善后大借款后,袁世凱私心自用提拔行伍,造成軍中(上層軍官)76%文盲。
擴展資料
北洋諸多軍閥之中,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與其說是一個軍閥,還不如說是一個政治聯(lián)盟。觀看民國北洋軍閥時期的地圖,皖系軍閥占據(jù)了安徽、山東、上海、浙江、福建、陜西等多個省份,似乎實力極強。
但實際上,占據(jù)各個省份的軍閥們并不完全服從于理論上的首領段祺瑞,段祺瑞也很難輕易的指揮分布于各省的軍閥部隊。也因此,痛定思痛的段祺瑞才委托徐樹錚編練屬于自己的嫡系部隊,只是最終失敗了而已。
1、皖系首領段祺瑞
因此,真正將軍隊掌握在手中,如臂指使的北洋軍閥,其實只有兩個,分別為吳佩孚的直軍和張作霖的奉軍。巔峰時期坐鎮(zhèn)洛陽的吳佩孚,轄有20余萬精銳大軍,占據(jù)了河南、河北、山東、湖南、湖北等多個省份,同時,附屬于直系的軍閥更難以數(shù)計。
而以東北三省為根基的奉系軍閥張作霖,最巔峰時期則飲馬長江,占據(jù)了9個省份,擁有40余萬大軍。北洋三大派系之間爆發(fā)的戰(zhàn)爭,最具規(guī)模的分別為直皖戰(zhàn)爭、第1次直奉戰(zhàn)爭和第2次直奉戰(zhàn)爭。
2、直奉戰(zhàn)爭
直皖戰(zhàn)爭和第1次直奉戰(zhàn)爭時期,直系先后擊敗了皖系和奉系,成為北洋政府的話事人,而第2次直奉戰(zhàn)爭,直系在戰(zhàn)場上雖然沒有戰(zhàn)敗,卻由于馮玉祥的倒戈一敗涂地,張作霖因此入關占領九省,達到極盛。
這三場戰(zhàn)爭也是影響力最大,參戰(zhàn)人數(shù)最多,波及范圍最廣的軍閥混戰(zhàn)。至于其他軍閥混戰(zhàn),比如張作霖和閻錫山之間的晉奉大戰(zhàn),江蘇軍閥和浙江軍閥之間的江浙戰(zhàn)爭,西南軍閥的混戰(zhàn)和幾乎從未停息的四川軍閥混戰(zhàn),雖然規(guī)模并不小,但是影響力卻比之相差較遠。
到了國民政府時期,北伐勝利后的蔣、桂、馮、閻四大派系,隨即發(fā)生了激烈的沖突,派系之間的紛爭最終將沖突演變成戰(zhàn)爭。四大集團之中先后爆發(fā)了蔣桂戰(zhàn)爭、蔣馮戰(zhàn)爭、中原大戰(zhàn)等大規(guī)?;鞈?zhàn)。
3、北伐戰(zhàn)爭
尤其是中原大戰(zhàn),戰(zhàn)爭范圍波及全國,參戰(zhàn)人數(shù)超過百萬,中原大戰(zhàn)造成的損失,僅參戰(zhàn)四方軍隊傷亡就高達30萬之巨,至于戰(zhàn)爭的損耗及對于百姓的損失,更難以數(shù)計。
中原大戰(zhàn)之后,曾有40萬大軍的馮玉祥西北軍灰飛煙滅,從占據(jù)華北四省的閻錫山縮回山西和綏遠兩首,新桂系勢力也大范圍收縮,蔣介石的中央軍大獲全勝,并一直牢牢的控制在國民政府。
其后,一直到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國民黨各大集團基本上沒有爆發(fā)大規(guī)模的軍閥混戰(zhàn)。當然,如福建事變、兩廣事變等國民政府內(nèi)部的紛爭依然從未停止。最終,經(jīng)過了八年抗戰(zhàn)之后,在解放戰(zhàn)爭中,曾經(jīng)不可一世的軍閥們?nèi)勘粧呷肓藲v史的垃圾堆,新中國在一片廢墟中建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抗日戰(zhàn)爭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軍閥
二、抗日戰(zhàn)爭時時期,中國哪些省份沒有淪陷
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各省淪陷情況
一. 全省淪陷的省份
抗戰(zhàn)期間,中國全省淪陷的省份總共有九個。分別是:臺灣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熱河省、察哈爾省、河北省、山東省和江蘇省。
1.臺灣省
臺灣省在日本占領之前由于沒有正式的行政劃區(qū),因此臺灣省行政劃區(qū)按照日本政府在1920年規(guī)定的行政劃區(qū)計算,這一行政劃區(qū)沿用到了1945年12月6日。臺灣省共轄5個州、3個廳,全省面積35961平方公里(包括澎湖列島及周邊島嶼)。1895年4月17日,根據(jù)[馬關條約],清政府割讓臺灣本島及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臺灣諸島以及澎湖列島共35961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被日本侵占。
2.遼寧省
遼寧省全省共轄59個縣。全省面積288518平方公里。遼寧省第一個淪陷的縣城是金縣。遼東半島的金縣(包括旅順和大連)土地面積1412平方公里,1895年4月17日根據(jù)[馬關條約],金縣被日本侵占。遼寧省最后一個淪陷的縣城是義縣(1933年1月3日淪陷)。截止到1933年1月3日,遼寧省全省淪陷。
3.吉林省
吉林省全省共轄41個縣。全省面積329662平方公里。吉林省第一個淪陷的縣城是永吉縣(1931年9月20日淪陷)。吉林省最后一個淪陷的縣城是扶遠縣(1934年2月13日淪陷)。截止到1934年2月13日,吉林省全省淪陷。
4.黑龍江省
黑龍江省全省共轄43個縣。全省面積572502平方公里。黑龍江省第一個淪陷的縣城是龍江縣(1931年11月19日淪陷)。黑龍江省最后一個淪陷的縣城是呼倫貝爾地區(qū)的奇乾縣(1932年12月6日淪陷)。截止到1932年12月6日,黑龍江省全省淪陷。
5.熱河省
熱河省全省共轄16個縣和2個盟旗。全省面積179982平方公里。熱河省第一個淪陷的縣城是綏東縣(1933年1月3日淪陷)。熱河省最后一個淪陷的縣城是阜新縣(1933年4月8日淪陷)。截止到1933年4月8日,熱河省全省淪陷。
6.察哈爾省
察哈爾省全省共轄16個縣和3個盟旗。全省面積283675平方公里。察哈爾省第一個淪陷的縣城是多倫縣(1933年4月29日淪陷)。察哈爾省最后一個淪陷的縣城是蔚縣(1937年9月11日淪陷)。截止到1937年9月11日,察哈爾省全省淪陷。
7.河北省
河北省全省共轄130個縣。全省面積140253平方公里。河北省第一個淪陷的縣城是臨榆縣(1933年1月1日淪陷)。河北省最后一個淪陷的縣城是東明縣(1939年11月27日淪陷)。截止到1939年11月27日,河北省全省淪陷。
8.山東省
山東省全省共轄107個縣和一個省轄市。全省面積146736平方公里。山東省第一個淪陷的縣城是濟南市(1937年9月24日淪陷)。山東省最后一個淪陷的縣城是榮成縣(1940年2月22日淪陷)。截止到1940年2月22日,山東省全省淪陷。
9.江蘇省
江蘇省全省共轄61個縣和一個省轄市。全省面積108314平方公里。江蘇省第一個淪陷的縣城是川沙縣(1937年9月7日淪陷)。江蘇省最后一個淪陷的縣城是贛榆縣(1938年2月27日淪陷)。截止到1938年2月27日,江蘇省全省淪陷,成為了中國南方地區(qū)唯一的一個全省淪陷的省份。
二. 部分淪陷的省份
抗戰(zhàn)期間,中國部分淪陷的省份有13個。按照淪陷面積從大到小的順序,依次分別是:河南省、山西省、安徵省、浙江省、綏遠省、廣東省、湖北省、廣西省、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貴州省和云南省。另外,在抗戰(zhàn)期間,中國先后共設有6個直轄市,其中有5個先后淪陷。直轄市也劃入了部分淪陷的范疇。
1.河南?。?8.5%淪陷)
河南省全省共轄111個縣。全省面積165141平方公里??箲?zhàn)期間,有109個縣先后淪陷,只有沈丘縣和新蔡縣兩個縣幸免于難。全省淪陷面積162608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98.5%。河南省第一個淪陷的縣城是臨漳縣(1937年10月21日淪陷),最后一個淪陷的縣城是淅川縣(1945年4月2日淪陷)。
2.山西?。?8.2%淪陷)
山西省全省共轄105個縣。全省面積156419平方公里??箲?zhàn)期間,有103個縣先后淪陷,只有永和縣和平順縣兩個縣免遭日寇占領。全省淪陷面積
153657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98.2%。山西省第一個淪陷的縣城是陽高縣(1937年9月9日淪陷),最后一個淪陷的縣城是沁源縣(1942年10月21日淪陷)。
3.安徵?。?1.9%淪陷)
安徵省全省共轄62個縣。全省面積146303平方公里。抗戰(zhàn)期間,有48個縣先后淪陷,只有14個縣沒有淪陷。這14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廬江縣、涇縣、石埭縣、旌德縣、寧國縣、祁門縣、岳西縣、臨泉縣、穎上縣、黟縣、霍邱縣、休寧縣、歙縣和績溪縣。全省淪陷面積119787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81.9%。安徵省第一個淪陷的縣城是廣德縣(1937年11月29日淪陷),最后一個淪陷的縣城是阜陽縣(1944年4月23日淪陷)。
4.浙江省(78.6%淪陷)
浙江省全省共轄75個縣和一個省轄市。全省面積102646平方公里??箲?zhàn)期間,有64個縣市先后淪陷,只有12個縣沒有淪陷。這12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於潛縣、昌化縣、仙居縣、磐安縣、開化縣、淳安縣、遂安縣、泰順縣、龍泉縣、慶元縣、云和縣和景寧縣。全省淪陷面積80648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78.6%。浙江省第一個淪陷的縣城是嘉善縣(1937年11月11日淪陷),最后一個淪陷的縣城是天臺縣(1945年6月29日淪陷)。
5.綏遠省(71%淪陷)
綏遠省全省共轄16個縣、1個省轄市和3個盟旗。全省面積329397平方公里??箲?zhàn)期間,有14個縣市和2個盟旗先后淪陷,只有伊克昭盟旗以及河套地區(qū)的東勝縣、涼城縣、興和縣3個縣沒有淪陷。淪陷面積為233884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71%。綏遠省第一個淪陷的縣城是豐鎮(zhèn)縣(1937年9月20日淪陷),最后一個淪陷的縣城是臨河縣(1940年2月3日淪陷)。
6.廣東?。?0.3%淪陷)
廣東省全省共轄97個縣和一個省轄市。全省面積218511平方公里。抗戰(zhàn)期間,有70個縣市先后淪陷,只有28個縣沒有淪陷。這28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開建縣、恩平縣、赤溪縣、佛岡縣、廣寧縣、仁化縣、連縣、陽山縣、連山縣、紫金縣、河源縣、和平縣、連平縣、饒平縣、豐順縣、梅縣、五華縣、興寧縣、平遠縣、蕉嶺縣、茂名縣、大埔縣、信宜縣、化縣、吳川縣、徐聞縣、陽春縣和合浦縣。淪陷面積為153505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70.3%。廣東省第一個淪陷的縣城是南澳縣(1938年6月21日淪陷),最后一個淪陷的縣城是新豐縣(1945年6月1日淪陷)。
7.湖北?。?9.3%淪陷)
湖北省全省共轄70個縣和一個省轄市。全省面積186229平方公里??箲?zhàn)期間,有53個縣市先后淪陷,只有18個縣沒有淪陷。這18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均縣、鄖縣、房縣、竹溪縣、竹山縣、??悼h、鄖西縣、谷城縣、巴東縣、興山縣、秭歸縣、恩施縣、宜恩縣、建始縣、利川縣、來鳳縣、咸豐縣和鶴峰縣。全省淪陷面積為129117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69.3%。湖北省第一個淪陷的縣城是鄂城縣(1938年6月8日淪陷),最后一個淪陷的縣城是長陽縣(1943年5月24日淪陷)。
8.廣西?。?8.6%淪陷)
廣西省全省共轄99個縣。全省面積218923平方公里??箲?zhàn)期間,有67個縣先后淪陷,只有32個縣沒有淪陷。這32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賀縣、博白縣、郁林縣、興業(yè)縣、都安縣、隆安縣、百色縣、田東縣、東蘭縣、凌云縣、田陽縣、鳳山縣、平治縣、靖西縣、鎮(zhèn)邊縣、田西縣、樂業(yè)縣、萬岡縣、天峨縣、北流縣、西林縣、西隆縣、向都縣、鎮(zhèn)結縣、龍茗縣、那馬縣、隆山縣、敬德縣、天??h、養(yǎng)利縣、萬承縣和雷平縣。淪陷面積為150145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68.6%。廣西省第一個淪陷的縣城是龍津縣(1938年12月21日淪陷),最后一個淪陷的縣城是百壽縣(1945年2月15日淪陷)。
9.湖南?。?8.4%淪陷)
湖南省全省共轄75個縣和一個省轄市。全省面積204771平方公里。抗戰(zhàn)期間,有50個縣市先后淪陷,只有26個縣沒有淪陷。這26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酃縣、臨灃縣、汝城縣、桂東縣、芷江縣、鳳凰縣、沅陵縣、滬溪縣、辰溪縣、溆浦縣、黔陽縣、麻陽縣、永順縣、保靖縣、龍山縣、桑植縣、古丈縣、靖縣、綏寧縣、合同縣、通道縣、乾城縣、永綏縣、晃縣、大庸縣和懷化縣。全省淪陷面積為140064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68.4%。湖南省第一個淪陷的縣城是臨湘縣(1938年11月9日淪陷),最后一個淪陷的縣城是資興縣(1945年6月27日淪陷)。
10.江西?。?3.5%淪陷)
江西省全省共轄82個縣和一個省轄市。全省面積165258平方公里??箲?zhàn)期間,有56個縣市先后淪陷,只有27個縣沒有淪陷。這27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豐城縣、鄱陽縣、寧岡縣、分宜縣、南豐縣、銅鼓縣、廣昌縣、黎川縣、雩都縣、興國縣、會昌縣、安遠縣、尋鄔縣、樂安縣、宜春縣、金溪縣、安??h、鉛山縣、上猶縣、崇義縣、寧都縣、瑞金縣、石城縣、樂平縣、浮梁縣、德興縣和萬年縣。全省淪陷面積為104981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63.5%。江西省第一個淪陷的縣城是彭澤縣(1938年6月29日淪陷),最后一個淪陷的縣城是清江縣(1945年8月7日淪陷)。
11.福建省(18.5%淪陷)
福建省全省共轄62個縣和一個省轄市。全省面積120114方公里??箲?zhàn)期間,有15個縣市先后淪陷。這15個縣市分別是:金門縣、廈門市、詔安縣、東山縣、福清縣、長樂縣、連江縣、閩候縣、海澄縣、永安縣、霞浦縣、寧德縣、福安縣、漳浦縣和云霄縣。淪陷面積為22277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18.5%。福建省第一個淪陷的縣城是金門縣(1937年10月27日淪陷),最后一個淪陷的縣城是云霄縣(1945年7月13日淪陷)。
12.貴州省(4.8%淪陷)
貴州省全省共轄78個縣和一個省轄市。全省面積170196平方公里??箲?zhàn)期間,有4個縣先后淪陷。這4個縣分別是:三都縣、獨山縣、丹寨縣和荔波縣。淪陷面積為8194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4.8%。貴州省第一個淪陷的縣城是三都縣(1944年11月30日淪陷),最后一個淪陷的縣城是荔波縣(1944年12月3日淪陷)。
13.云南省(3.3%淪陷)
云南省全省共轄112個縣和一個省轄市。全省面積420465平方公里??箲?zhàn)期間,有3個縣先后淪陷。這3個縣分別是:龍陵縣(1942年5月3日淪陷)、保山縣(1942年5月5日淪陷)和騰沖縣(1942年5月10日淪陷)。淪陷面積為13740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3.3%。
14.直轄市(90.5%淪陷)
抗戰(zhàn)期間,中國先后共設立了6個直轄市,總面積為3170平方公里。分別是:北平市、天津市、上海市、南京市、青島市和重慶市。其中有5個先后淪陷,分別是:
北平市:1937年7月29日淪陷。
天津市:1937年7月30日淪陷。
上海市:1937年11月12日淪陷。
南京市:1937年12月13日淪陷。
青島市:1938年1月10日淪陷。
淪陷面積為2870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90.5%。
三.未淪陷的省份
在半個世紀的對日戰(zhàn)爭中,中國只有8個省份沒有落入日寇之手。這8個省份分別是:西康省、寧夏省、青海省、新疆省、四川省、陜西省、甘肅省和西藏自治區(qū)。
1.西康省
西康省全省共轄46個縣。全省面積451521平方公里??谷諔?zhàn)爭期間沒有遭到日軍的轟炸和侵占。
2.寧夏省
寧夏省全省共轄10個縣。全省面積233320平方公里??谷諔?zhàn)爭期間沒有遭到日軍的轟炸和侵占。
3.青海省
青海省全省共轄17個縣。全省面積667236平方公里??谷諔?zhàn)爭期間沒有遭到日軍的轟炸和侵占。
4.新疆省
新疆省全省共轄63個縣。全省面積1711931平方公里??谷諔?zhàn)爭期間沒有遭到日軍的轟炸和侵占。
5.四川省
四川省全省共轄150個縣市。全省面積303318平方公里??箲?zhàn)期間,四川省所屬各縣均沒有遭到日軍的入侵,只是一些城市遭到敵機的轟炸。
6.陜西省
陜西省全省共轄92個縣。全省面積187691平方公里??箲?zhàn)期間,陜西省所轄的部分縣城以及鄉(xiāng)鎮(zhèn)多次遭到日軍的侵犯和轟炸。但是總體上說,各縣城均沒有被日軍占領。
7.甘肅省
甘肅省全省共轄66個縣。全省面積391506平方公里??箲?zhàn)期間,甘肅省所屬各縣均沒有遭到日軍的入侵,只是一些城市遭到敵機的轟炸。
8.西藏自治區(qū)
西藏自治區(qū)共轄78個宗鵒。全自治區(qū)面積1215780平方公里??箲?zhàn)期間,西藏自治區(qū)所屬各宗鵒沒有遭到日軍的侵擾。
四.最終結果
抗戰(zhàn)期間,中國省轄市以上有效計算城市總計為:2072個。其中,省轄市12個、直轄市6個、縣城1960個、廳州8個、盟旗8個、宗鵒78個。全國總面積共計為9582463平方公里。
抗戰(zhàn)期間,中國省轄市以上有效計算淪陷城市共計為:1001個。其中:省轄市11個、直轄市5個、縣城970個、廳州8個、盟旗7個。淪陷面積總計為3561080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37.2%。也就是說,在半個世紀的對日戰(zhàn)爭中,全國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落入日寇之手。中國官方文獻所稱的“大半個中國淪陷”的說法是不恰當?shù)摹?
三、抗日戰(zhàn)爭中,偽軍數(shù)量多達上百萬人,其武器裝備從何而來?
在我國抗日戰(zhàn)爭中,先后參加正規(guī)偽軍及偽武裝組織的人數(shù)總計在200萬人以上,其中100余萬偽武裝被八路軍、新四軍消滅。但到日本投降時,各路偽正規(guī)軍、保安團、軍警的數(shù)量依然十分龐大。
在抗戰(zhàn)中如此多數(shù)量的偽軍,其武器裝備的來源是何處?本文就來探討下這一問題。
一:日軍提供日式武器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軍在短短數(shù)月間就攻陷了我東三省。由于日軍兵力不足,因此整合了投降日軍的部分東北軍部隊和土匪武裝為偽軍,這些偽軍在日軍侵占我東北期間,起到了極壞的作用。
偽滿洲國成立后,這些偽軍搖身一變成為了偽滿洲國軍。最初,這些偽軍的武器裝備仍是東北軍時代的雜式武器,僅步槍便有26種之多。
日軍隨后著手整編偽滿軍隊,裁汰了大部分原東北軍和土匪部隊,并以日軍顧問和偽軍校培養(yǎng)出的軍官為指揮人員,另招募兵員補充軍隊。
在軍隊編制上,偽滿軍的主要作戰(zhàn)單位為混成旅、步兵旅或騎兵旅,混成旅又分為一號混成旅和二號混成旅,旅級編制以下則是作戰(zhàn)團。
偽滿軍的軍隊編制是在原東北軍編制基礎上改編的,但做了大幅度的弱化。以其甲種步兵團為例,全團只有971人,還沒有日軍步兵大隊的兵力多。
在武器裝備上,日軍也弱化了偽滿軍,除了幾支鐵甲車隊(裝備8輛土造裝甲車、22輛卡車、8輛乘車和5輛摩托車)和重炮部隊(最早為6種型號的88門山炮和70門野炮,后統(tǒng)一為日造38式野炮和41式山炮,但仍有從東北軍處得到的重炮,如從軍艦上拆下的10門120毫米炮)外,大部分偽滿軍都是以步兵武器為主。
不過日軍給偽滿軍提供的卻是日式武器,比如其步槍就統(tǒng)一為三八式步槍,輕機槍為大正十一年式,重機槍則為大正三年式,當然這些武器好多都是日軍裁汰的,而且給偽滿軍配備的子彈也較少。
在偽滿軍中比較例外的是所謂的“鐵石部隊”,該部每個步兵團轄3個步兵營,1個戰(zhàn)防炮連,1個迫擊炮連,1個工兵連,1個輜重連,1個指揮排,1個通信排,1個衛(wèi)生隊;步兵每營3個步兵連,1個重機槍連。步兵每連連長以下188人,裝備12挺九六式輕機槍,12具八九式擲彈筒;戰(zhàn)防炮連裝備平射炮8門;迫擊炮連裝備迫擊炮8門;重機槍連裝備九二重機槍8挺。
這支部隊的武器配置比當時山海關內(nèi)的日軍都要好,當其被用于冀東與八路軍的作戰(zhàn)時,關內(nèi)日軍還多有抱怨其武器超過自己。
日軍在侵占我東北地區(qū)后還不斷拉攏內(nèi)蒙的德王,1935年冬一次就允諾給其步槍5000支及經(jīng)費數(shù)十萬元。
偽蒙軍的規(guī)模不大,其后續(xù)也得到了部分日式武器的補充,但并非全日式武器。
此后,日軍對華北及汪偽的偽軍也都補充過日式武器,但總的來說由于關內(nèi)偽軍數(shù)量極大,日軍對關內(nèi)偽軍提供的日式武器并不是太多。其中僅限于偽軍中的精銳部隊,如汪偽政權中的警衛(wèi)師中就有不少日式武器。
二:日軍提供繳獲武器
全面抗戰(zhàn)前,日軍輕取了我國東北,繳獲了巨量的武器裝備。
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日軍與國民黨軍的大規(guī)模會戰(zhàn)有22次,其中大多數(shù)以國軍敗績而告終,日軍由此也繳獲了大量的武器裝備。
據(jù)日方統(tǒng)計,1937年7月到1941年11月,其繳獲的武器有:
重炮、野炮、山炮等1427門;速射炮和高射炮375門;迫擊炮1966門;重機槍4425挺;輕機槍13526挺;步槍405165支; 汽車 和坦克(少量)1459輛。
上述時間段內(nèi)的大規(guī)模會戰(zhàn)有淞滬會戰(zhàn)、南京保衛(wèi)戰(zhàn)、太原會戰(zhàn)、徐州會戰(zhàn)、蘭封會戰(zhàn)、武漢會戰(zhàn)、南昌會戰(zhàn)、隨棗會戰(zhàn)、第一次長沙會戰(zhàn)、第二次長沙會戰(zhàn)、桂南會戰(zhàn)、棗宜會戰(zhàn)、豫南會戰(zhàn)、中條山會戰(zhàn)、上高會戰(zhàn)等。
因上述會戰(zhàn)大多為日方獲勝,日軍確有繳獲大量武器的可能(注:日軍戰(zhàn)報中的殺傷數(shù)字多有夸大,但繳獲數(shù)相對真實)。
據(jù)國民政府統(tǒng)計,1937年7月到1941年的四年半時間中間,軍隊傷亡約250萬人,占到了全面抗戰(zhàn)時期國軍損失的近80%。
在武器裝備方面的損失也非常大,僅僅1937年7月到1938年12月的一年半時間中,就損失重炮、山炮、野炮660門、迫擊炮1300門、重機槍4000挺、輕機槍18500挺、步槍311000支。其中除部分為損壞、被摧毀外,大多為潰敗時遺棄,除流散在民間者外,有相當部分則被日軍繳獲。
日軍繳獲的這些武器,其中除了少數(shù)裝備會留用之外,大多數(shù)則不會自己使用,而是儲備起來。
這倒不是說這些武器沒有使用價值,而是日軍這種近代化軍隊有著完整的裝備供應體系,使用繳獲裝備會打破這種供應結構,因此其并不會經(jīng)常性地使用繳獲武器。
一直到了抗戰(zhàn)后期,由于日軍本土武器供應量不足,其才有選擇地使用繳獲武器整建制換裝了部分部隊。
至于繳獲的大部分武器裝備,其實是提供給了當時占領區(qū)內(nèi)組建的偽軍了。
1941年1月,日本與汪偽政府甚至簽署協(xié)定:(偽軍)裝備之武器來源及資材以由日軍交付之虜獲品為主,其他補給來盡量由日軍維持。
如孫殿英投敵后,日軍即補充其不少繳獲的武器。龐炳勛投敵后,日軍對其比較重視,立即劃撥一批繳獲的武器裝備由孫殿英轉手提供給龐部。但孫殿英將這批武器截留,提供給龐炳勛的都是本部的雜式武器,日軍聽聞后甚至直接向龐炳勛部提供了一批在緬甸戰(zhàn)役中繳獲的英式武器。
不過,日軍雖然會為這些偽軍提供武器裝備,但是對于重型武器是有限制的。同時日軍也嚴格控制偽軍所擁有的武器彈藥,以防其在與八路軍、新四軍作戰(zhàn)時被繳獲,同時也是為了防止部分偽軍反正后將這些武器彈藥帶走,反過來會對日軍造成打擊。
三:國軍投敵自帶武器
全面抗戰(zhàn)前期,國軍主動投敵者還比較少,到了抗戰(zhàn)中期之后,在山東、河南、江蘇等地的國軍開始大量整建制投敵。
據(jù)估計,抗戰(zhàn)時期整建制投降的國民黨軍約有50萬到60萬人之眾,其中絕大多數(shù)部隊是持械投敵。
這些投敵的國軍中,一部分是由于其長官喪失了抗敵斗志,視自身利益高于國家利益所致,如多次倒戈的孫殿英部;還有一部分出身雜牌軍,但因受到排擠而投敵者;另有一部分是為執(zhí)行所謂“曲線救國”策略而主動投敵者。
這些投敵的原國軍整建制部隊被改編為偽軍后,大多與重慶方面仍然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而且大部分也能保持所部的獨立建制。
日軍對這些投敵國軍與重慶方面的聯(lián)系并非不知情,甚至有的國軍投敵時與日軍商討的“合作”條件便是成為偽軍后,不得將其用于與國軍的作戰(zhàn)中。
在正常狀態(tài)下,這些國軍在降日前本也牽制著日軍的不少力量,而其投降并成為偽軍后可作為掃蕩八路軍、新四軍的武裝使用。
對日軍來說,即便這些偽軍不能用于與國軍作戰(zhàn),但其用于與八路軍、新四軍作戰(zhàn)中依然可以解脫大量日軍兵力,并且可減輕日軍的傷亡,其仍然是樂于使用的。
當時,日軍通常會劃歸部分地盤給這些偽軍,同時也會提供部分補給。
當然,日軍為了籠絡這些偽軍,也會提供部分武器裝備,但不會很多。
相較于偽滿洲國軍、偽華北治安軍和汪偽獨立建軍的這些偽軍來說,日軍對原國軍整建制投敵的這部分部隊控制力度是要弱一些的,同時也是邊使用,邊警戒的狀態(tài)。
日本投降后,由于國軍主力還在大西南,為了能盡早占據(jù)華北、華東地區(qū)的要點,這些偽軍便搖身一變成為了所謂的“先遣軍”“挺進軍”,率先“受降”了。
四:偽軍自籌、自造武器
抗日戰(zhàn)爭中,有些偽軍是比較另類的,如偽華北治安軍即是如此。
該軍以采用了極其正規(guī)化的建軍思路,其軍裝的設計甚至是非常西化的,這與主導偽華北治安軍建設的齊燮元有關,此人曾是北洋軍閥之一,對于軍隊建設有自己的一套思路。
在偽華北治安軍的建設過程中,甚至還從歐洲直接采購武器,人員如步槍、手槍及輕機槍等。
當然了,偽華北治安軍不可能全部以采購的新式武器為主。其絕大多數(shù)武器還是日軍提供的繳獲武器,為強化偽治安軍戰(zhàn)力,日軍也提供部分日式武器,甚至是火炮。
而南京的汪偽政權由于建軍之后對武器裝備的需求量很大,而且各路偽武裝之間的具體情況不同。有的雖然是投日了,但其仍具備相當?shù)莫毩⑿?,其為了使得自己的力量得到壯大,也會想辦法自己籌措,甚至是自己造一些武器來裝備。
如豫北的扈全祿部,1942年有了修槍所,1944年擴充為兵工廠,其便可以少量制造步槍和機槍。但因為日軍的警惕性比較高,此類的自造武器通常不會有太大的規(guī)模。
五:偽軍警備隊所得民間武器
中國北方自清末至抗戰(zhàn)前的20余年時間中,幾乎年年都有戰(zhàn)亂,戰(zhàn)敗的軍隊往往潰敗為匪,而民間為了自保又往往存在大量的松散武裝。
這使得當時中國北方的民間存有大量武器,其中絕大部分是軍閥混戰(zhàn)所遺棄者,另有少部分為地方富戶自籌。
日軍占領華北后,其除了打造偽正規(guī)軍之外,主要是在各縣建立地方性的警備隊武裝,以幫助日軍鞏固占領。
這些偽警備隊大多是原先的地方保安團隊,其軍人來源比較復雜,但大多為惡霸、地痞之類,為彌補兵員不足也會抓壯丁,或吸引吃不上飯的青壯年參加。
這些偽警備隊本身就有一些武器,其投靠日軍后也會不遺余力地收繳民間武器,另外還收編土匪為警備隊武裝,這些地方型偽軍潛在的武器數(shù)量也是不少的。
據(jù)日軍統(tǒng)計,僅僅在1941年,華北偽軍的縣警備隊一級的編制人數(shù)就達到了72000人,其中有槍63000支,這個人槍比例比正規(guī)軍都要高很多了,只不過槍械型號雜亂,且彈藥也不是很多罷了。
日軍在占領區(qū)也大力籠絡、發(fā)展民團武裝,甚至還舉辦全壯丁性參與的軍事訓練活動,將占領區(qū)丁壯都列入所謂的自衛(wèi)團體系中。
不過這類自衛(wèi)團,其實主要是日軍為了防止敵方丁壯參加抗日武裝的手段罷了,其基本上是沒什么像樣武器的。而且,自衛(wèi)團大都是被脅迫的,對日軍的忠誠度極其有限,日軍也不可能給其提供武器。
結語
綜上所述,抗戰(zhàn)時期偽軍的武器來源是很復雜的,基本上日式武器只有偽滿洲國軍隊和汪偽、華北的偽軍精銳部隊中才有。
大部分偽軍正規(guī)軍以及由國軍投敵的偽軍使用的是日軍提供的繳獲自國軍的武器裝備,這也是為什么八路軍中捷克式機槍、漢陽造比較多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偽軍裝備的日式武器較少,八路軍消滅偽軍后其實繳獲的多為雜械武器。
另外在地方型偽軍中則主要是使用現(xiàn)成的民間武器,同時日軍也提供一小部分武器加以籠絡。
總的來說,偽軍的武器裝備一般相當于國軍中等水平,其高于八路軍,但遠不如日軍。但是偽軍其數(shù)量極其龐大,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日軍兵力不足的劣勢,使得我國的抗日戰(zhàn)爭付出了更大的損失和犧牲,他們的所做作為必將釘在 歷史 的恥辱柱上不得翻身。
四、抗日時期日本沒中國人多,為什么日本越殺越多?
日本從小進行的軍國主義教育和強大的工業(yè)力量支持著大批青年從軍,而且直接是具有相當軍事素質(zhì)的青年加入軍隊。中國不行。中國的教育從小就是不惹事做個乖孩子以及到成人之后“三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農(nóng)耕文化,加上工業(yè)幾乎為零,有人沒槍甚至沒糧,只能把軍隊數(shù)量控制在一個數(shù)量級上,不能無限增加上去在人數(shù)上絕對碾壓日軍。實際上,抗日戰(zhàn)爭后期日本士兵的數(shù)量也是有限的,只不過是前中期占據(jù)較大優(yōu)勢。
以上就是關于抗戰(zhàn)為什么沒江蘇兵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nèi)容。
推薦閱讀:
抗戰(zhàn)河北人去哪了(抗戰(zhàn)時河北出兵了嗎)
歷史書不會告訴你的抗戰(zhàn)真相(孩子沉迷二戰(zhàn)怎么辦)
抗戰(zhàn)的時候哪里最慫(抗戰(zhàn)最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