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排行榜 > 專題列表 > 正文
古代的景觀設計有哪些(古代的景觀設計有哪些類型)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古代的景觀設計有哪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開始之前先推薦一個非常厲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鍵生成原創(chuàng)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計劃、工作報告、論文、代碼、作文、做題和對話答疑等等
只需要輸入關鍵詞,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內容,越精準,寫出的就越詳細,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線網頁版、PC客戶端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觀設計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古典園林的審美要素和造園手法分別有哪些
中國園林追求理想的人居環(huán)境,營造健康舒適、清新宜人的小氣候條件,這是園林的物質生活基礎。在植被、水體、建筑位置等方面注重對園林的小氣候條件的改善,目的是為營造更加舒適宜人的生活環(huán)境。結合地形地貌、水文地質、山石植物等自然資源構成的風景式景觀類型,是中國傳統(tǒng)園林典型風格特點。建造園林所用材料的精工細作,園林景觀重在意境表現,是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國園林強調的“雖由人做、宛自天開”,就是將自然中存在的山、水、石、花草等元素以及它們所具有的特殊美感加以提煉和微縮收納至有限的園林空間中,其目的是為強調人對自然的認識與感受。這些對現代園林的營造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1 中國古典園林的整體風格
中國古典園林是山水風景式園林的典型代表,是人們在一定空間內,經過精心設計,運用各種造園手法將山、水、植物、建筑等加以構配而組合成源于自然卻高于自然的有機整體。在中國園林的緩慢發(fā)展過程中,由于所處的獨特地理環(huán)境、歷史文化背景和審美情趣的影響,中國園林形成了自身的風格特點。具體說來,中國園林特點主要為以下四點。:
1.1 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中國園林屬于寫情的自然山水型,設計者寓情于景,同時園林中的景色也體現著人文情懷。它以自然界的山水為藍本,由曲折的水體、錯落的山體、迂回的園路、參差的山石、幽奇之巖洞構成一個被精煉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是將自然界的景物集中薈萃在一處。
1.2 建筑美與自然美有機融合
中國園林的設計講究將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結合,從而在園林總體上達到一種人工與自然高度和諧的境界,即“天人合一”的哲理境界。這種“師法自然”的造園藝術,體現了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
1.3 濃郁的詩情畫意
園林設計中從總體到局部都包含著濃厚的藝術情趣,而有些園林的設計者就是由畫家直接擔當的,在對園林的空間布局、植被設置、山石堆疊上,無不體現著中國傳統(tǒng)繪畫當中的審美特征。此外,園林中楹聯(lián)、匾額中的書法作品也是與這種審美情趣相一致的。石談及楹聯(lián)、匾額及對景色園區(qū)的命名等等也都體現著深厚文學底蘊,同時也對園景起到了點睛作用。這些綜合的表現形式流露出的是濃郁的詩情畫意,它使人足不出戶而能領略多種風情,于潛移默化之中受到大自然的陶冶和藝術的熏染。
1.4 深邃高雅的意境
中國古典園林不僅通過人工的方法營造了一個適宜居住的環(huán)境,還在園林設計中將中華民族的性格和文化內涵通過視覺與文學等形式表現了出來,如端莊、含蓄、幽靜、雅致等。讓身處其中的欣賞者不僅滿足了視覺感官上美的享受,還在欣賞過后在心靈與精神上受到激發(fā),產生以此借景生情,托物言志的深層境界。
中國古典園林的上述特征正是通過設計者將設計思想經由園林構造中所有涉及的這些視覺要素,在局部細節(jié)到整體的安排中遵循一定的審美思想和人文背景下體現出來的。
2 中國古典園林的構園要素
中國古典園林中每個單獨的園林作為一個整體包括很多組成要素,而且每個園林根據園主個人的審美水平和興趣愛好在園林設置組成要素中都會有所側重。但總的來說,中國古典園林的構建中,普遍包括建筑、山石、水體、動植物。在構園過程中針對不同的要素采用的手段也不盡相同。而我們研究中國古典園林中的這些構園要素是為了在現代環(huán)境景觀的設計中更好的借鑒、利用。
2.1 因地制宜
中國古典園林的因地制宜,包含兩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講的是建筑與園景的整體配合關系。另―方面,說的是植物與山石等作為點綴的細節(jié)要注意與建筑內外部位置的經營一致。在中國園林中,建筑的特點是散點式分布。建筑本身并不作為整個園林中的主體物和構圖中心。建筑除滿足休息、居住、娛樂的基本功能外,要與園林的整體相互穿插、交融,使建筑在風景園林中不顯得突兀。這就要在園景的布置中服從整體需要,使建筑與園林中的山石水體互相映襯。此外,中國園林的設計中很多采用借景的手法,無論是象岳麓書院中近借窗前的幾桿翠竹還是如同拙政園遠借北塔寺景色,這些都是應當在園林的設計中考慮的因素,只有因地制宜、借的巧妙才能體現出設計者的妙思。
2.2 庭園理水
中國園林講究“無水不成園”,正是有水的存在才使得園林得水而活。而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中的“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也使得無論北方皇家園林還是江南私家園林都對水這種自然元素備加喜愛。“一池三山”、“水狹必間其隔”等等都是有關水景的重要理論。而對現代的環(huán)境景觀設計而言,學習水體布局是為了要學習傳統(tǒng)園林中水面開合有序、大小曲折變化的特點。水中增加小島,同時結合植物與地形布局,能夠豐富園林的空間層次。另外,在水體景觀的形態(tài)上要講究動靜變化,古典園林在水池中或池塘沿岸栽種荷花、蘆葦等水生植物,在水中放養(yǎng)魚類,都是為了增加整個園區(qū)內各個元素間的相互關系,做到動靜結合,處處成景?,F代的景觀設計中多是利用一些高科技手段,把自然界中水最有活力的形態(tài)凝固起來,展示在人們面前。比如一些噴泉、涌泉、溪流的設計應用,就能給現代的環(huán)境景觀設計增加不少靈氣。
2.3 步移景異
中國古典園林的空間布局上講究步移景異。這是由于園林本身占地面積有限,若要在其中構建如同自然的山水景色,比較困難。而且,平直的空間分割容易造成景色盡收眼底的弊端,降低了中國傳統(tǒng)美學中追求的“曲徑通幽”的視覺效果。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要在園林的地理環(huán)境設計中找到突破點,即通過人工改造地勢的高低起伏,加上對山石、植被的精心布置。而相對現代的環(huán)境景觀設計,對于一些在空間上比較有局限性的景觀如何做到以小見大,向人們更好地展示景觀,是設計上首要考慮的問題。可供參考的一種解決方法是為在設計過程中突出步移景異的設計理念,將景觀中的焦點性景點作為道路變化的對景,道路線性的曲折變化緊密結合這些能夠吸引人們視線的對景景觀展開。這樣的處理手法―方面可以豐富環(huán)境景觀的空間的層次變化,另一面很好地保證了園區(qū)內的各個景觀作為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的組成部分所形成的完整性。
2.4 植物配置
中國古典園林的植物配置的精巧性在于常將遵循畫理詩情目的與景觀中建筑物的布置融合在一起考慮。植物還常常被人賦花木以人性,這也是中國園林的重要特點之一。許多植物的品格被賦予了人的性格并寄托了人類美好的愿望。例如牡丹的雍容富貴、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梅花的堅強高潔、竹子的虛心有節(jié)等等。除此以外,還有一些在傳統(tǒng)中具有美好寓意的植物,比如石榴代表多子多福、柿子代表事事如意,紫薇代表家庭和睦,都為廣大人民群眾所認同。所以,現代的景觀設計中針對植物的配置要在滿足生態(tài)功能的前提下,多賦草木以情趣。同時熟悉身邊唾手可得的植被特性,將生活中常見的野草、具有鄉(xiāng)土特征的樹木、植被重新賦予新的特征,這樣才能使人們更樂于親近自然、享受自然、熱愛自然;也能讓我們的作品更有人情味道。
園林是人與自然的結晶。對現代人來講,由于環(huán)境問題日益突出,一個能夠滿足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的環(huán)境就顯得彌足珍貴,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現代人心靈的渴望。園林作品應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韻,才能與人們心中的美很好地交流,產生共鳴,陶冶情操。中華民族有落葉歸根,尊重祖先的習慣,注重文化上的繼承和文脈上的延續(xù)。在傳統(tǒng)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是一種方法也更易取得成功。中國古典園林的博大精深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習研究明了的,她是現代環(huán)境景觀設計者學習的寶藏。
3 研究中國古典園林的現代意義
中國園林是自然風景類園林,從建園的設計思想角度分析,師法自然一直是中國古典園林創(chuàng)作的思維方式,而且對于園林設計的水平高低也是以是否“宛若天成”作為一個衡量的標準。“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古代造園以自然環(huán)境中存在的山水為創(chuàng)作的摹本,造園者在感受其自然之美之后,將山石、水體和植物的美濃縮、提煉自然美之精華于園林中,造就了無數美景名園。因此,深入大自然、觀察大自然、熟悉大自然是園林創(chuàng)作設計的基本源泉。與古典園林設計者相比我們現在能在比過去優(yōu)越得多的條件下去感知和認識自然,也能利用現代聲、光、電等更多的科技手段來展現自然之美。古典園林注重四時得節(jié),也就是將大干世界的萬千景象,例如日月光影、山形水貌、綠植樹木、春花冬雪等視作園林景觀的重要組成元素加以充分利用,結合建筑形成蘊含一定意境的園林景觀。所以,設計師要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自己的審美水平就應當廣游天下美景,多接觸真正的自然大山水,多搜集積累景觀素材,進而總結提煉這些素材中的美的本質,并將他們獨特的美感運用到設計作品中。
師法自然的過程就是設計者將自己對自然美的親身體驗加以濃縮概括、提煉抽象后再利用自然元素表達出來分享給受眾的過程。師法自然的具體方法不同,從設計思路上看主要有兩點:第一就是利用科技手段去夸大突出自然中的景觀特點以增強其視覺效果,比如景觀中常見的噴泉的設計。它們在自然界比較少見,但卻能體會到它們源于自然的神韻。第二點就是在現代新科技、新材料的支撐下去擴展和延伸觀賞者的感知能力,使人類更能感到自然的神秘與美麗。
“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是中國古典園林設計者把“自然”作為園林景象創(chuàng)作的原則和藝術標準。中國園林崇尚“自然”源于中國的古代文人往往將自我情感通過對山水的描摹、吟詠抒發(fā)出來。以表現自然美為主旨的山水詩、山水畫和山水園林的出現、發(fā)展,不僅是文人墨客以景抒懷的載體,也貫穿了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哲學觀念。這個觀念深刻影響了中國園林藝術的創(chuàng)作,強調“法天貴真”、“天趣自然”,反對成法和違背自然的人工雕鑿。我們學習研究中國古典園林的風格特點、構園要素,是為了把從中吸取的有用的觀點、知識和技術應用于現代的景觀設計之中。但是我們在借鑒的過程中也不能盲目地把中國古典園林直接搬到現代的景觀設計中。這是由于中國的園林發(fā)展有著自身的特點,同樣也有著歷史條件的限制。而我們提倡的針對中國本土的景觀設計也不是只針對中國古典園林設計而言。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要注意兩點:
1
雖然中國園林在世界園林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也應了解其弊端。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主要局限性之一在于習慣閉門造車,與外界的聯(lián)系較弱,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中國園林受其他園林風格影響較小因而能夠形成獨特的園林特點,自成一派的原因。面對在封閉的社會環(huán)境中形成的園林文化特色,在當今西方思潮的沖擊下,現代園林設計師要開闊思路,思考變通之法,挖掘古典園林的現實應用意義,把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建造手法、空間布局形式、造園要素以及蘊含的文化等等應用到更廣泛的領域,使中國園林的精髓得到延續(xù)和發(fā)揚光大。
2
從造園的風格來看,現代景觀設計中既可以遵從古代的方法,也可以借鑒西方的表現形式,兩者都不排斥。從設計的發(fā)展角度講,古今結合、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是必然的趨勢。這就要求設計師首先對古今中外的園林史、造園手法以及它們包含的美學思想、歷史文化等進行探討,批判的繼承傳統(tǒng),吸取精華。同時,取西方之長,補中國園林之短,融中國文化思想的內涵與西方現代的生態(tài)景觀觀念于一體,來創(chuàng)造中國特色的現代環(huán)境景觀。當然在設計過程中也要沿襲本民族文化的文脈,以嚴謹的、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進行設計。純粹的模仿和復制往往是設計思想不成熟的體現。對西方及古典園林一知半解而妄加抄襲拼湊或者生搬硬套是不可取的。只有端正態(tài)度,融會貫通,才能運用自如,創(chuàng)造出更精彩、層次更高的新園林,以適應現代生活對環(huán)境景觀設計的要求。
二、中國古代園林設計有哪些著名的典籍,他們的作者以及對后世的影響。
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遺產。它被舉世公認為世界園林之母,世界藝術之奇觀。中國的造園藝術,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為最終和最高目的,從而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審美旨趣。它深浸著中國文化的內蘊,是中國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藝術珍品,是一個民族內在精神品格的生動寫照,是我們今天需要繼承與發(fā)展的瑰麗事業(yè)。
據有關典籍記載,我國造園應始于商周,其時稱之為囿。商紂王“好酒淫樂,益收狗馬奇物,充牣宮室,益廣沙丘苑臺(注:河北邢臺廣宗一帶),多取野獸(飛)鳥置其中……”。周文王建靈囿,“方七十里,其間草木茂盛,鳥獸繁衍。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優(yōu)美的地方圈起來,放養(yǎng)禽獸,供帝王狩獵,所以也叫游囿。天子、諸侯都有囿,只是范圍和規(guī)格等級上的差別,“天子百里,諸侯四十”。 漢起稱苑。漢朝在秦朝的基礎上把早期的游囿,發(fā)展到以園林為主的帝王苑囿行宮,除布置園景供皇帝游憩之外,還舉行朝賀,處理朝政。漢高祖的“未央宮”,漢文帝的“思賢園”,漢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東苑”(又稱梁園、菟園、睢園),宣帝的“樂游園”等,都是這一時期的著名苑囿。從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苑囿亭閣,元人李容瑾的漢苑圖軸中,可以看出漢時的造園已經有很高水平,而且規(guī)模很大。枚乘的《菟園賦》,司馬相如的《上林賦》,班固的《西都賦》,司馬遷的《史記》,以及《西京雜記》、典籍錄《三輔黃圖》等史書和文獻,對于上述的囿苑,都有比較詳細的記載。
明、清是中國園林創(chuàng)作的高峰期?;始覉@林創(chuàng)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時期最為活躍。當時社會穩(wěn)定、經濟繁榮給建造大規(guī)模寫意自然園林提供了有利條件,如“圓明園”、“避暑山莊”、“暢春園”等等。私家園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園林為主要成就,如“滄浪亭”、“休園”、“拙政園”、“寄暢園”等等。同時在明末還產生了園林藝術創(chuàng)作的理論書籍《園冶》。它們在創(chuàng)作思想上,仍然沿襲唐宋時期的創(chuàng)作源泉,從審美觀到園林意境的創(chuàng)造都是以“小中見大”、“須彌芥子”、“壺中天地”等為創(chuàng)造手法。自然觀、寫意、詩情畫意成為創(chuàng)作的主導地位,園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為造景的主要手段。園林從游賞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漸發(fā)展。大型園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還集仿各地名勝于一園,形成園中有園、大園套小園的風格。
自然風景以山、水地貌為基礎,植被做裝點。中國古典園林絕非簡單地摹仿這些構景的要素,而是有意識地加以改造、調整、加工、提煉,從而表現一個精練概括濃縮的自然。它既有“靜觀”又有“動觀”,從總體到局部包含著濃郁的詩情畫意。這種空間組合形式多使用某些建筑如亭、榭等來配景,使風景與建筑巧妙地融糅到一起。優(yōu)秀園林作品雖然處處有建筑,卻處處洋溢著大自然的盎然生機。明、清時期正是因為園林有這一特點和創(chuàng)造手法的豐富而成為中國古典園林集大成時期。到了清末,造園理論探索停滯不前,加之社會由于外來侵略,西方文化的沖擊,國民經濟的崩潰等等原因,使園林創(chuàng)作由全盛到衰落。但中國園林的成就卻達到了它歷史的峰巔,其造園手法已被西方國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國家掀起了一股“中國園林熱”。中國園林藝術從東方到西方,成了被全世界所共認的園林之母,世界藝術之奇觀.
從園林的建筑風格看,古典園林有西方古典園林和中國古典園林兩大系統(tǒng),規(guī)整園林和風景園林兩種基本形式。古今中外,園林都是因地制宜,巧妙借景,使建筑具有自然風趣的環(huán)境藝術,它們是自然的藝術再現。如果說中外園林在藝術風格上存在基本差異的話,那就是中國古代園林重在體現“天人合一”的觀念,而西方園林則重在表現人為的力量。;西方古典園林以法國的規(guī)整式園林為代表,崇尚開放,流行整齊、對稱的幾何圖形格局,通過人工美以表現人對自然的控制和改造,顯示人為的力量。它一般呈具有中軸線的幾何格局:地毯式的花圃草地、筆直的林陰路、整齊的水池、華麗的噴泉和雕像、排成行的樹木(或修剪成一定造型的綠籬)、壯麗的建筑物等,通過這些布局反映了當時的封建統(tǒng)治意識,滿足其追求排場或舉行盛大宴會、舞會的需要。其最有代表性的是巴黎的凡爾賽宮。中國古典園林是風景式園林的典型,是人們在一定空間內,經過精心設計,運用各種造園手法將山、水、植物、建筑等加以構配而組合成源于自然有高于自然的有機整體,將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結合,從而做到雖由人作,宛若天成。這種“師法自然”的造園藝術,體現了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使中國園林屬于寫情的自然山水型。它以自然界的山水為藍本,由曲折之水、錯落之山、迂回之徑、參差之石、幽奇之洞所構成的建筑環(huán)境把自然界的景物薈萃一處,以此借景生情,托物言志。中國古典園林還將中華民族的性格和文化統(tǒng)統(tǒng)表現了出來,如端莊、含蓄、幽靜、雅致等。它使人足不出戶而能領略多種風情,于潛移默化之中受到大自然的陶冶和藝術的熏染。中國園林講究“三境”即生境、畫境和意境。生境就是自然美,園林的疊山理水,要達到雖由人作,宛若天成的境界,模山范水,取局部之景而非縮小。山貴有脈,水貴有源,脈源相通,全園生動。所謂畫境就是藝術美。我國自唐宋以來,詩情畫意就是園林設計思想的主流,明清時代尤甚。園林將封閉和空間相結合,使山、池、房屋、假山的設置排布,有開有合,互相穿插,以增加各景區(qū)的聯(lián)系和風景的層次,達到移步換景的效果,給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印象。意境即理想美它是指園林主人通過園林所表達出的某種意思或理想。這種意境往往以構景、命名、楹聯(lián)、題額和花木等來表達。我國古典園林因其建筑風格和特點,一般分為三大類型:北方型,以北京為主,多為皇家園林。其規(guī)模宏大,建筑體態(tài)端莊,色彩華麗,風格上趨于雍容華貴,著重體現帝王威風與富貴的特色,如:頤和園;北海公園;承德避暑山莊;等,其中承德避暑山莊是我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江南型,以蘇州園林為代表,多為私人園林,一般面積較小,以精取勝。其風格瀟灑活潑,玲瓏素雅,曲折幽深,明媚秀麗,富有;江南水鄉(xiāng);特點,且講究山林野趣和樸實的自然美。他善于把握有限的空間,巧妙地組合成千變萬化地園林景色,充分體現了我國造園的民族風格,并廣泛吸取了中國山水畫的理論,如:拙政園、網師園等。嶺南型,以廣東園林為代表,既有北方園林的穩(wěn)重、堂皇和逸麗,也融會了江南園林的素雅和瀟灑,并吸收了國外造園的手法,因而形成了輕巧、通透明快的風格,如:廣州越秀公園;杭州西湖等。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園林建筑一般具有多曲、多變、雅樸、空透四大特點。多曲是為了和風景環(huán)境和諧組合,設計曲徑、曲橋、曲廊、飛檐翹角等;多變是為了適應山水地形的高低曲折,因地制宜,靈活布置;雅樸指追求寧靜自然、簡潔淡泊、樸實無華、風韻清新的風格;空透是為了使人們可以自由自在地環(huán)顧四周,盡情賞景,以達到“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字浪漫”的觀景效果。需要補充的是,除了上面羅列的一些文化、歷史名勝之外,還有諸如革命紀念地、名人故居等,他們以特有的紀念意義吸引著眾多的旅游者
三、中式園林景觀有什么特點
1、無水不活。因此,園林一定要鑿池引水。古代園林的理水方法,一般有掩,隔,破三種。掩就是以建筑和綠化,將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隔是或筑堤橫斷于水面,或有隔水浮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橋,或涉水點以步石。
2、植物繁多?;居腥缟綆n之發(fā),水景如果離開了花木也沒有美感。自然式園林著意表現自然美,對花木的選擇標準也很嚴格。一講姿美,樹冠的形態(tài),樹枝的疏密曲直,樹皮的質感,都追求自然美。
二講色美,紅色的楓葉,青翠的竹葉,斑駁的狼榆,白色的廣玉蘭,紫色的紫薇等,力求一年四季,園中自然之色,不衰不減;三講味香,要求植物淡雅清幽,不可過濃,有嬌柔之嫌;也不可過淡,有意猶難盡之妨。四講境界,花木對園林山石景觀的襯托作用,往往和園主的精神境界有關。
3、各種建筑的運用。如漏窗的運用,讓空間既不是一望無垠,又不妨礙視覺流暢。在漏窗里看,玲瓏剔透的花飾,豐富多彩的圖案,有濃厚的民族風味和美學價值;透過漏窗,青竹迷離搖曳,亭臺樓閣時隱時現,遠空白云飛游,造成幽深寬廣的空間境界和意趣。
園林建筑往往有堂有廊,有亭有榭,有樓有臺。人工的石洞,石階,都顯示自然的美色。所有建筑,其形與神都與天空大地等自然環(huán)境吻合,同時又使園內各部分相接,以使園林體現自然,淡泊,恬靜,含蓄的藝術特色,并收到移步換景,漸入佳境,小中見大等觀賞效果。
擴展資料:
我國的園林藝術,如果從殷、周時代囿的出現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是世界園林藝術起源最早的國家之一,在世界園林史上占有極重要的位置,并具有極其高超的藝術水平和獨特的民族風格。園林是人們?yōu)榱擞斡[娛樂的方便,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風景的一種藝術。
由于各民族、各地區(qū)人們對風景的不同理解和偏愛,也就出現了不同風格的園林。歸結起來,世界上的園林可分為三個系統(tǒng)——歐洲園林、西亞園林和中國園林。
我國園林,有著悠久的歷史,它那“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原則,那熔傳統(tǒng)建筑、文學、書畫、雕刻和工藝等藝術于一爐的綜合特性,在世界園林史上獨樹一幟,享有很高的地位。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國園林 (中國的園林)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國古典園林
四、中國園林景觀設計有哪些特點
特點: 一。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主要受政治影響。無論是皇家園林,還是私家園林,其服務對象多是以極少數人為主,而園中生活的其他人,則是園主的服務者,園主的喜好決定了園林的設計特點和主題。園林為園主而建, 無須過多地考慮其他人的感受。而現在建造的中式園林, 主要受經濟影響,因服務對象不同, 而設計不同。城市廣場、公園、居住區(qū)內的園林景觀等, 都是公共場所, 服務對象都是大眾人群。而私家庭院、會所等, 服務對象又是小眾,甚至個人。因此, 在現代中式園林景觀設計上, 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 在保留中國古典建筑風格的同時, 保證園內所有人的舒適性, 以人感受的共性出發(fā), 來布置景觀和各類設施。如公園、居住區(qū)的景觀空間, 就應當適當減少如“ 齋” 、“ 室” 等封閉性的景觀建筑, 在不影響整體風格的基礎上以實用性為主, 建筑多以亭廊等形式出現, 堂或樓等較大的建筑也以公共目的為主, 保證開敞通透。而私人場所或小型活動場所, 為保證私密性可適當多考慮小型的封閉性建筑。 二.傳統(tǒng)的中國古典園林,為了體現崇尚自然的特點,多將建筑與自然山石相臨而建,甚至嵌入其中,或是臨水而建;而其他的景觀如植物等,也不加改造,通過充分體現樹木原貌來展現自然之美。而現在的仿中式園林設計,能在保留原有傳統(tǒng)元素特征的同時,利用比過去優(yōu)越得多的條件下來感知和認識自然,同時也能利用聲、光、電等更多的科技手段來展現自然之美。此外,也可利用現代高科技手段和新的更為環(huán)保的材料去擴展和延伸觀賞者的感知能力,使傳統(tǒng)元素和現代元素結合,共同體現中國古典園林的美。 三。摒棄過于奢華鋪張的裝飾。中國園林強調人與自然的協(xié)調與和諧,但與西方園林相比,缺乏對自然的征服。因此,在順應自然的同時,用建筑上或景觀小品中的大量裝飾來體現園林中想要表達的豐富文化內涵。其中一些創(chuàng)作思想和手法更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甚至政治思想,象征權貴和不同的等級,如皇家園林中,利用窗框雕刻的不同花紋來代表皇帝、妃繽和其他王公貴族。而現代的中式園林,不需要再通過不同的裝飾來體現身份地位的高低或園主的信仰?,F代建造的中式園林景觀,其中各處的裝飾在于體現情趣和意境,在注重藝術性的同時也體現現實性與實用性。 四古典園林與民居文化藝術元素結合 。從中國古代至近代森嚴的等級制度來看,園林屬于王公權貴或官宦富商們富足奢靡生活的附屬品,與廣大百姓的生活幾乎毫無聯(lián)系。而時至今日,官宦人家的園林也好,普通百姓的小院也罷,都體現出豐富的中國古典文化內涵?,F在的園林,在展現中式民居建筑之美的同時,也可在其景觀環(huán)境中配以精美的園林小品或用草木的搭配,展示古典園藝藝術之美
以上就是關于古代的景觀設計有哪些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