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技術 > 專題列表 > 正文
主管主辦:教育部 江南大學
快捷分類:工業(yè)輕工業(yè)手工業(yè) 工程科技I
出版發(fā)行:江蘇 月刊 A4
期刊刊號:1673-1689, 32-1751/TS
創(chuàng)刊時間:1982 影響因子 0.739
審稿時間:1-3個月
期刊級別: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統(tǒng)計源期刊
自然食品雜志(自然食品雜志官網)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自然食品雜志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開始之前先推薦一個非常厲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鍵生成原創(chuàng)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計劃、工作報告、論文、代碼、作文、做題和對話答疑等等
只需要輸入關鍵詞,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內容,越精準,寫出的就越詳細,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線網頁版、PC客戶端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SEO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北京工商大學的學術研究
截至2015年11月,北京工商大學共有2個國家級檢測中心、3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1個北京實驗室、1個北京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1個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北京市研究基地、獲批3個省部級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
國家級檢測中心(2個):國家輕工業(yè)蘆薈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測中心、國家塑料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3個):北京市植物資源研究開發(fā)重點實驗室、北京市食品風味化學重點實驗室、食品安全大數據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北京實驗室(1個):食品質量與安全北京實驗室
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北京市食品添加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北京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1個):食品添加劑與配料北京市高等學校工程中心
北京市研究基地(2個):北京食品安全研究基地、北京批發(fā)研究基地
省部級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3個):國有資產管理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牽頭單位)、中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牽頭單位)、京津食品綠色加工與安全控制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參與單位) 館藏資源 截至2015年6月,北京工商大學圖書館于1999年6月由北京輕工業(yè)學院圖書館和北京商學院圖書館合并組建,包括阜成路校區(qū)圖書館和良鄉(xiāng)校區(qū)圖書館兩個館區(qū),館藏紙質文獻近184萬冊、電子圖書88萬種、各類數據庫95個,中、外文期刊1273種、報紙85種,形成了以經、管、工科為主,理、法、文、史等多學科兼顧,以印刷型資源為主,電子資源、多媒體資源為輔的館藏特色。 學術期刊
《食品科學技術學報》(原《北京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3年創(chuàng)刊,是由北京市教委主管,北京工商大學主辦的食品專業(yè)期刊。該刊被英國《食品科技文摘》(FSTA)和美國《化學文摘》(CA)收錄,入編《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并被中國期刊網和萬方數據資源系統(tǒng)等多家數據庫、文摘雜志列為固定刊源。該刊主要刊發(fā)食品科技及相關領域的基礎研究、加工工藝、貯藏保鮮、分析檢測、清潔生產、安全監(jiān)管、機械與包裝技術等方面最新科研成果,包括探索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的研究論文,以及反映食品學科前沿發(fā)展動態(tài)的高質量綜述文章。
《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前身為《北京商學院學報》,創(chuàng)刊于1981年,入選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CSSCI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被中國知識資源總庫、中國社會期刊精品數據庫收入“中國社會科學期刊精品數據庫”。
《中國塑料》是國家科委和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的全國性科學技術期刊,由北京工商大學輕工業(yè)塑料加工應用研究所主辦,屬中國中文核心期刊,被中國科技論文統(tǒng)計與分析源期刊、美國化學文摘(CA)收錄。
《精細化工》于1984年6月創(chuàng)刊,是中國化工學會精細化工專業(yè)委員會、中國精細化工協會會刊、中國百種杰出學術期刊、中國精品科技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A+)、《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期刊網》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文摘(英文版)》源期刊。
二、你好,請問您知道食品方面的核心期刊哪個比較好發(fā)嗎?我是做軟科學的。謝謝
這現成的都不怎么適合我,我食品方面這類的,可能這個方面比較少吧,本來圖個便宜,結果沒有,最后還是讓你們寫了篇,價格整的很實惠,比很多都便宜!
三、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 是核心期刊嗎
是核心期刊,期刊級別: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統(tǒng)計源期刊
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
被國內化學與化工文摘、中國食品文摘、美國化學文摘收錄,是中國科技論文統(tǒng)計源期刊。 《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旨在反映自然科學領域中生物科學與化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在食品工業(yè)、發(fā)酵工業(yè)、糧油工業(yè)、日化工業(yè)...
四、從CNS到四大神刊——聊聊雜志名的那些八卦
最近,隨著中科院推出并立即修改了18年的分區(qū)表,各種有關學術期刊的話題又多了起來。今天,我從雜志名稱入手,聊一聊有關期刊名稱的那些事兒。
三駕馬車 vs 四大天王
很多學術期刊由于地位、內容、出版社等方面的相似性,被歸為了一類,并且冠以綽號。有三個一組,也有四個一組。
三駕馬車之 CNS :
這大概是學術界最出名的期刊組合了,搞科研的尤其是生物口的都不陌生:Cell,Nature,Science。關于這個名稱的起源已很難考證。我在網上看到的最早的一個出處是顏寧老師說當年神經生物學課里,發(fā)現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英文縮寫恰好就是CNS(central nervous system),并引發(fā)和三大期刊名字的聯想【1】。當然,也有不少人把C、N、S三個字母的順序變換著念,NCS、SNC、SCN等等,其實說的是一回事。
三駕馬車之 國產CNS :
國內期刊現在越來越壯大了。其中,以下三本可謂勢頭強夢:《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科學通告》(英文版)Science Bulletin。有細心的網友發(fā)現,這三本期刊的首字母連在一起,不就是CNS嗎?于是將它們并稱為國產CNS【2】。雖然暫時在影響力方面同國際版CNS都有一定差距,但相信這幾本年輕的國內期刊將擁有光明的前途。
三駕馬車之三大綜合期刊 :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
早年間這一塊是《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的獨角戲,10年Nature首推Nature Communications大獲成功,成功引領了高水平開放獲取期刊的潮流。五年后,Science也推出了有Science版Nature Communications之稱的Science Advances,和另兩家雜志漸呈分庭抗禮之勢。從一度落榜中科院分區(qū)一區(qū)的大行衰運,到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重返一區(qū),這三本綜合類期刊的影響力還是相當大的!
四大天王系列
似乎四個雜志并稱的更多。比如數學界的“四大”:《數學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數學新進展》Inventiones Mathematicae,Acta Mathematica,以及《美國數學會雜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化學領域也有所謂的“四大”:《德國應化》Angewandte Chemie,《美國化學會志》JACS, 《化學科學》Chemical Science,《自然·化學》Nature Chemistry
生物四大綜合期刊:Current Biology、BMC Biology,Elife,Cell Reports
出版社也有四大:Elsevier,Springer/Nature,Wiley,Taylor。
當然,影響力最大的還是四大神刊:PLoS One,Scientific Reports,Oncotarget,Medicine。這幾本期刊由于開放獲取、發(fā)稿量(尤其是國內學者發(fā)稿量)巨大、以及文章檔次參差不齊而被戲稱為“神刊”。其實,“四大神刊”上面有相當多的高質量文章,特別是,有些學者可能不那么在意雜志,或厭倦于頻繁更換雜志的繁瑣的投稿流程,最后“屈尊”于這幾本“神刊”。這些雜志里每一篇認認真真的paper,都凝聚了科研人無數的心血。最重要的應該是文章本身,只不過今時今日的科學界,承載文章的期刊承載了太多它或許不該承載的東西。
說子刊,誰是子刊?
現在的雜志越來越多。很多雜志紛紛推出各種子刊。最出名的當屬Nature系列了。那么,什么是子刊?以Nature系列為例,有Nature冠名的期刊都可以成為子刊。按照這一標準,Nature Communication也應算在內,只不過看起來其地位比其他子刊低那么一點點。對此,Nature集團有一個大致相當的英文描述:Nature-branded journals?,F在,Nature子刊的數目已達46本(其中包括18本Nature Reviews系列雜志)【3】。
Nature子刊的規(guī)模還在膨脹,涉及的領域也越來越多。食品專業(yè)的童鞋就要有福了,因為據可靠消息,新子刊Nature Food即將在未來兩年和大家見面。那么雜志的主編是不是該由chief editor改為chef editor?照這么下去,也許不久的將來就會出一本Nature Dumplings。那時候,最愛吃餃子的我一定去應聘主編,屆時雜志的主頁應該是這樣的:
隨著各種子刊越來越多,也有一些作者把本不屬于子刊的期刊說成是子刊。最著名的當屬前面提到的Scientific Reports。盡管現在身處“四大神刊”行列,但2011年剛創(chuàng)刊的時候,SR可是作為很多Nature集團文章轉投的對象,我就曾聽說過不少被Nature和旗下子刊接連拒稿而直接怒投SR的壯舉,想必不少文章都有很高的水準?;蛟S是不了解情況,或許是子刊到神刊心有不甘,有作者會把SR稱為Nature子刊。更有人在自己的publication記錄里的Scientific Reports直接寫作Nature Scientific Reports。好了,按照這一邏輯,那么下面幾個雜志的名字應該這樣改:
Nature Genetics -> Nature Nature genetics
Science Advances -> Science Science Advances
PLOS BIOLOGY -> PLOS PLOS BIOLOGY
最犀利的當屬Cell旗下干細胞領域知名期刊Cell Stem Cell,因為它要改成
Cell Cell Stem Cell 讀起來不拗口嗎?
莫以刊名論英雄
雜志的刊名不是隨便起的,遵循先到先得的原則,先創(chuàng)刊的雜志,比如Nature,Science們,往往能在起名上占得先機。而一些學術界的后起之秀只好避開這些名字,另辟蹊徑,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是所謂的“水刊”。比如下面這幾個:
Elife :電子生活?名字看起來確實像科普雜志。這可是一本高水平雜志,由霍華德·休斯醫(yī)學研究所(HHMI)的一眾大佬(由于不滿影響因子的評價體系),聯合德國馬普學會和英國Wellcome Trust聯合打造。
iScience:不知道有多少童鞋會像我一樣音譯為愛Science?該雜志絕非《我們愛科學》英文版。其作為Cell最新推出的優(yōu)秀期刊,名字中的i代表的是important。
PLOS系列 :PLOS全稱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公共科學圖書館?其實,這個名字是為了強調其Open Access,對于所有人免費開放。
類似的情況還有許多。只能說,這些雜志的刊名,不是太省略,就是太謙虛。
既然有名字像“水刊”的“???,也會有“名過其實”的雜志。比如,來自瑞士的Frontiers系列,名稱前沿(frontiers),但其旗下雜志上文章的前沿性,恐怕和上面幾本“科普讀物”都有所差距,更不要說CNS了。當然,最出名的還是那本名叫《自然與科學》Nature and Science的雜志了:因為只要你在該刊上發(fā)paper,就可以說在“自然和科學”雜志上發(fā)表過文章啦。
本文純屬調侃,一說一樂,各位切莫當真。最后,祝各位童鞋19年都能在自己心儀的雜志上大把發(fā)paper!
引文
1. 顏寧,為何要發(fā)CNS? 201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5865-487790.html
2. 徐旭,Science Bulletin實現IF突破,國產CNS全面崛起。201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36782-1060646.html
3. http://www.nature.com/catalog/
以上就是關于自然食品雜志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