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技術 > 專題列表 > 正文
中美gdp比較(中美gdp比較 圖表)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中美gdp比較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開始之前先推薦一個非常厲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鍵生成原創(chuàng)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計劃、工作報告、論文、代碼、作文、做題和對話答疑等等
只需要輸入關鍵詞,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內容,越精準,寫出的就越詳細,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線網頁版、PC客戶端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SEO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2020中美gdp總量對比有什么區(qū)別?
如下:
1、中國的2020年經濟總量首次突破100萬億元,達到了101.6萬億元人民幣,與上年同期相比,剔除物價變動因素后,實際增長2.3%——按平均匯率折合14.73萬億美元,繼續(xù)穩(wěn)居全球第二名。
2、美國的2020年GDP約為20.93萬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剔除物價變動因素后,實際下降3.5%。與美國相比,我國經濟總量仍僅為其70.4%,但我們已經大約是俄羅斯經濟總量的10倍。
介紹
gdp總量衡量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經濟規(guī)模。
主要用于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經濟實力;國際間和地區(qū)間進行比較;制定一國(或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經濟分析和經濟管理。GDP指標為各級領導分析經濟運行狀況、政府調控管理經濟提供了廣泛的用途。
二、中國GDP與美國GDP的計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中國主要采用的是“生產法”,即分別計算各國民經濟部門的產出總額,再對應地扣除各部門的中間消耗,最后匯總所有部門產出增加值的辦法。這種算法是由之前蘇聯所采用的MPS(物質產品核算體系結合),西方采用的SNA(國民經濟帳戶體系發(fā)展而來)。
美國和西方主要經濟體則主要采用“支出法”來核算GDP,即整個社會購買最終產品的總支出,包括個人消費、個人國內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口等四大類統(tǒng)計項目,再減去產品和勞務進口的差額來計算GDP總量。
中美兩國分別采用著不同的GDP核算方法,如果按同一種核算方法,中國的GDP總量與美國的差距將大大拉近。
拓展資料:
一、GDP(國內生產總值)指的是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qū))所有經濟活動中所生產出之全部最終成果(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1]常被認為是衡量國家(或地區(qū))經濟狀況和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指標。GDP 是國民經濟核算的綜合性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但不適合衡量一個地區(qū)或城市的經濟狀況,因為每個城市的生產總值上繳上級或國家的量都不同,所以在每個城市留下的財富就不一樣。
二、中國采用的“生產法”相比于美國采用“支出法”,其優(yōu)點在于更多地避免了重復計算,尤其更加關注社會產品價值的核算;而其缺點則是統(tǒng)計相對復雜,不夠全面,往往忽視對非生產性部門,例如教育、醫(yī)療、文化等服務業(yè),包括金融業(yè)對于經濟的輔助貢獻。
從統(tǒng)計方法上,對于同一個國家“生產法”往往會比“支出法”得出的GDP數值要小。
如果說中國的GDP被夸大了,倒不如說數美國的GDP包含了太多的虛擬成分。例如,對于科研支出的經濟核算。在中國,普遍地采用了政府部門和公立大學的科研投入體系,這些部門盡管極有力的支撐著國家經濟體系的運轉和發(fā)展,但很難產生用于市場交換的實際產品。在中國的在經濟核算中,這些經濟只計算在政府支出中。
三、今年疫情沖擊下中美經濟差距詳情
【導讀】疫情沖擊之下,各國經濟增長不一。得益于良好的抗疫表現,中國經濟表現相對出色,幾乎是所有大型經濟體中唯一正增長的。美國經濟則相對較弱,整體屬于負增長。由于兩國經濟增長一正一負,有觀點認為,中國經濟會加快追趕和超越美國。
從中美GDP增長歷史看,2020年中美GDP增速之差并不特別醒目。從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到2020年這42年間,中國每年經濟增速均高于美國。其中又有兩個階段經濟增速差尤為明顯。第一個階段是1991年到1995年。在這5年中,中美GDP增速差年均為9.7%。第二個階段是2006年至2010年。在這5年中,中美GDP增速差年均更是高達10.4%,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縮小與美國經濟差距最顯著的階段。在中美經濟年度增速差前10的排位中,有8年屬于這兩個階段。
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中美兩國2020年GDP增速分別為1.9%和-4.3%,中國GDP增速超過美國6.2%,這一數字要大大高于2018年的3.78%和2019年的3.82%。由于2020年的增速差,中國GDP將持續(xù)地縮小與美國的差距。按照匯率計算,今年中國GDP占美國GDP之比大概率會超過70%。
中美GDP增速差大小,一是看中國GDP本身增速高低。二是取決于美國經濟好壞。當然,如果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中美GDP增速差通常就會顯著擴大。這集中體現在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fā)后一段時間。
中國經濟總量由小到大,逐漸接近美國,是較長時間作用的結果。2020年6.2%的增速差,事實上只能排在中美建交42年的第24位。由于疫情有突發(fā)性和偶然性,2021年各國經濟有可能回歸常態(tài),增速同比大都會上漲明顯。同樣根據IMF預測,2021年中國GDP為8.2%,美國為3.1%,增速差回落到5.1%。因此,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長時段看,處于疫情階段的2020年,恐怕不是中國經濟追趕美國的關鍵之年,也非加速之年,但卻又是非常扎實的一年,構成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版圖中持續(xù)擴大份額的重要年份。
中美經濟增速差,是兩國國內經濟發(fā)展好壞的正常反映。哪個國家能充分調動經濟發(fā)展要素,通過不斷改革釋放經濟增長的活力,創(chuàng)造有助于經濟發(fā)展的良好環(huán)境,就必然會取得更好的發(fā)展成績。過于強調疫情對于中美經濟增速的不同影響,恐怕是夸大了疫情的歷史作用。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經濟帶來嚴重的負面沖擊,沒有國家能夠幸免。中國不會從狹隘的中美競爭出發(fā),為新冠疫情所帶來中美經濟差距的縮小而歡喜。更何況,中國已經明確了從高速度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的經濟發(fā)展理念調整。如果說中國經濟總量未來超越了美國,不是、也不需要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這只是中國過去數十年經濟發(fā)展成功機制的累積結果而已。
危機之下,中美兩國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整體地位反而進一步凸顯。從IMF的預測看,今年美國經濟增速要遠遠好于其他主要發(fā)達經濟體,其在發(fā)達經濟體中的經濟比重將進一步提升。中美兩國GDP占全球比重也將超過40%。在這個意義上,中美兩國確實肩負著全球經濟增長這一特殊而重要的責任。中美兩國要超越雙邊經濟競爭,發(fā)揮全球經濟領導者的作用,通過國內經濟穩(wěn)定和宏觀政策協調確保疫情之下的世界經濟穩(wěn)定增長。
疫情對于全球經濟的真正塑造,不在于中國經濟加速縮小和美國的差距,而在于中美兩國作為全球前兩大經濟體,將進一步擴大與其他經濟體的差距。這和2008國際金融危機衍生的全球政治后果相似。
四、中美gdp歷年總量對比如何?
2021中美經濟總量對比還沒有出。
中國的2020年經濟總量首次突破100萬億元,達到了101.6萬億元人民幣,與上年同期相比,剔除物價變動因素后,實際增長2.3%——按平均匯率折合14.73萬億美元,繼續(xù)穩(wěn)居全球第二名。
美國的2020年GDP約為20.93萬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剔除物價變動因素后,實際下降3.5%。與美國相比,我國經濟總量仍僅為其70.4%,但我們已經大約是俄羅斯經濟總量的10倍。
相關如下
在全球疫情肆虐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即世界排名前十的經濟體中,唯有中國打贏了新冠病毒經濟戰(zhàn),2020年中國GDP總值達101598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首次突破百萬億元大關。邁進新的一年,中國GDP也將繼續(xù)向更高的目標沖刺。
新目標:經濟增速6%,2021年中國GDP將達108萬億以上!
3月5日,中國方面正式宣布,恢復設置GDP目標增速,將2021年經濟增速目標定于6%以上。據了解,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中國去年打破數十年慣例,沒有制定全年經濟增速目標;此前2019年我國GDP目標設定為6%-6.5%,2021年將GDP增速預期目標設為6%,是對歷史目標的合理銜接。
以上就是關于中美gdp比較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
中美兩國gdp對比(中美兩國gdp對比分析應在哪些方面做出改善)